截肢康复训练
截肢康复训练

截肢后的康复

一.概述  

截肢后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截肢多由于严重创伤、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等原因所致。国外约70%的截肢由周围血管病变引起,其中包括糖尿病、脉管炎、动脉硬化、恶性肿瘤等疾病;而我国则以外伤为多见。根据1987年的抽样调查,我国有肢体缺损者80万人,其中上肢截肢约占2/3,下肢占l/3。截肢严重致残,一般都需要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。截肢后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重建丧失的肢体功能,防止或减轻截肢对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,对于各种截肢需要早期康复介入。

截肢后的康复由外科医师、康复医师、假肢师、康复治疗师、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合作完成,是手术、假肢装配和康复治疗密切结合的统一过程,其中康复治疗是贯穿整个康复过程的重要内容,它不但影响着手术及假肢的效果,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。

康复评定

安装假肢前的评定包括:截肢患者身体状况的评定、残肢的评定(如:残肢外形、关节活动度、残肢畸形、皮肤情况、残肢长度、肌力等),其它肢体的评定以及残肢长度的测量。这样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假肢,制定穿戴假肢前、后的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。

1、各截肢部位的影响:  

⑴ 髋部及股骨上段10~13cm以内截肢:髋关节及其周围肌肉功能丧失,以腰腹肌操纵骨盆带动假肢运动。  

⑵ 大腿截肢:髂腰肌、臀肌功能尚保留,但髂胫束、腘绳肌、股直肌、缝匠肌及内收肌功能受损;同时截肢造成肢体重量丧失,破坏髋部肌力平衡,常伴有髋关节屈曲、外展、外旋畸形。截肢平面越高,影响越大。截肢后要求安装坐骨结节承重假肢,使得承重点从髋臼后移至坐骨结节,这对伸髋的活动范围和肌力的要求增高。同时使用长腿假肢步行时能耗比一般步行增加60%-70%要求患者有较好的有氧代谢能力。

⑶ 小腿截肢:膝部和髋部容易发生屈曲挛缩和肌肉萎缩;假肢步行时,步态接近正常,但足的蹬离作用和足跟着地时的足背屈动作丧失。  

⑷ 肩部截肢:一般只能安装美容假肢,以肩带远端带动假肢作摆动动作。近年来,也有安装肌电功能假肢的。  

⑸ 上臂截肢:可引起肩带肌肉萎缩,肩肱关节与肩胸关节活动受限。在儿童可引起姿势改变及发育不对称。  

⑹ 前臂截肢常出现肩关节、肘关节挛缩,肩带肌及上臂肌肉萎缩,要注意相应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。前臂的旋转功能损害不易用假肢来弥补,应尽量通过锻炼扩大旋转范围来补偿功能缺失。

2、心理的影响:截肢后给病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损害,病人往往表现抑郁、焦虑,甚至不配合。  

二、截肢后康复的作用。

1. 康复治疗可以防止持续卧床引起的合井症,对年老体弱者尤为重要。有报道老年人膝下截肢者术后死亡率为5%-30%,大多因肺炎、肺梗塞而死亡,早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预防这些合并症的发生。康复治疗还能改善残端的血液循环,消除残端的疤痕粘连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。  

2. 康复治疗可对抗因截肢所引起运动不足,保持患者的全身健康,改善心肺代谢功能,以及增强有氧运动能力以适应安装假肢后运动时的能耗增加。据报道大腿截肢后用假肢步行的能耗比正常步行增加约2/3。对儿童截肢者,应注意防治脊柱侧弯和不对称畸形的发生。

三.假肢配戴前的训练

● 保持功能位:小腿截肢-髋膝关节伸展;大腿截肢-侧卧位(患在上)使髋关节保持在内收的功能位;错误体位见图    


● 残端训练:

   (1)残端角质化训练;

   (2)残端负重训练;

   (3)残肢缠绕绷带(可以预防残肢浮肿、减轻残肢术后伤口疼痛)促使残肢皮下脂肪减少起到让残肢尽早成熟定型的作用。

● 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

● 增强肌力训练

● 站立与步行训练



版权所有 © 鞍山富世假肢康复辅具有限公司   地址: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胜利路